本文共 153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。
返回:
【项目1:分段函数求值】
从键盘输入x的值(要求为实型),根据公式1计算并输出x和y的值。解法1
#include同学们的解法中,还有: 解法2#include int main ( ){ double x, y; scanf("%lf", &x); if (x<2) y=x; else if(x<6) //此处已经自然满足x>=2的条件 y=x*x+1; else if(x<10) y=sqrt(x+1); else //自然是x>=10的时候执行下一语句 y=1/(x+1); printf("%lf\n", y); return 0;}
#include这个解法不能算错,但是不好,它会让计算机多“做”一些事情。例如,当输入x的值为1时,解法1只需要进行一次判断,直接求值即可,而当输入x的值为8时,解法1也只需要进行3次判断。但对于解法2,无论输入是多少,4次判断都少不了。 这是涉及“效率”的问题,可能在此处无关大碍,但专业人员对程序评价是,正确是底线,接下来就要关注效率。 充分用好else分支,显然程序更易懂一些,要习惯于用这种写法。 再一个需要强调并于条件的写法。以(x>=2 && x<6)为例,有人会写成(2=<x<6),这时,编译器会提示错误,由此改正尚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。而将同样的条件,有人写成(6>x>=2)时,不会有编译错误,但更大的风险却隐藏其中。例如x=4时, (x>=2 && x<6)的值为真(1):(x>=2)和(x<6)同时为真,故为真; (6>x>=2)的值为假(0):为假为原因是,6>4为真(1),故表达式相当于(1>=2); 事实上,由于(6>x)的取值只能是0或1,无论x取值多少,(6>x>=2)永远为假。 将表示判断的表达式写好,事关正确性与效率。 有同学写出了下面的解法: 解法3#include int main ( ){ double x, y; scanf("%lf", &x); if (x<2) y=x; if(x>=2 && x<6) y=x*x+1; if(x>=6 && x<10) y=sqrt(x+1); if(x>=10) y=1/(x+1); printf("%lf\n", y); return 0;}
#include这个写法中,终于在第13行用了一个else。看似用上了双分支是好事,这个程序却是完全错误的。输入0或4运行一下,就会发现错误了。而分析程序,确实只要(x>=6 && x<10)为假,即使x<6已经在前面给y赋过值,else分支仍然要执行,y将被重新赋值,由此产生错误!#include int main ( ){ double x, y; scanf("%lf", &x); if (x<2) y=x; if(x>=2 && x<6) y=x*x+1; if(x>=6 && x<10) y=sqrt(x+1); else y=1/(x+1); printf("%lf\n", y); return 0;}